7日晚,万众期盼的第九届亚冬会将在哈尔滨隆重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出席开幕式并宣布本届亚冬会开幕。亚洲冰雪健儿将齐聚松花江畔,以体育的名义,奏响“冰雪同梦,亚洲同心”的新时代乐章。
哈尔滨,这座“冰雪之城”,正用热情与笑容,撰写一部热气腾腾的迎宾志;零下30摄氏度也冻不住的东北人热忱,就像松花江冰层下的春潮,正在严寒中孕育破冰而出的磅礴热浪。
继往开来再启亚冬新篇
2023年7月8日,亚奥理事会在泰国曼谷举行的第42届亚奥理事会全体大会上宣布,中国哈尔滨市获得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举办权,中国代表团在现场合影庆祝。新华社记者王腾 摄
2023年7月8日,泰国曼谷,时任亚奥理事会代理主席拉贾·兰迪尔·辛格在第42届亚奥理事会全体大会上宣布,哈尔滨获得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举办权。
本届亚冬会是继北京冬奥会后我国举办的又一重大综合性国际冰雪运动盛会。
这是规模最大的一届亚冬会,共有34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余名运动员报名参赛,亚洲冰雪运动版图进一步扩大;这是充满看点的一届亚冬会,6大项11分项64小项中,约31%的小项首次进入亚冬会。其中,滑雪登山已确定为2026年米兰-科尔蒂纳丹佩佐冬季奥运会的新增项目。
冰雪之城,继往开来,这是一届记录传承与发展的亚冬会。
2025年1月16日,游客在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游玩。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一张拍摄于1930年的照片显示,近百年前滑雪已是哈尔滨冬季重要的娱乐活动。1953年,首届全国冰上运动会在哈尔滨举办;1996年,中国第一次举办亚冬会选址哈尔滨,亚布力声名远扬;2009年,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走进哈尔滨,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世界级综合性冬季运动会……作家迟子建在散文《水墨丹青哈尔滨》里为“尔滨”打上的关键词,第一个就是冰雪。可以说,冰雪运动早已与哈尔滨的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进入新时代,哈尔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发展冰雪经济作为新增长点,推动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上个冬季,“尔滨”迅速成为全国冰雪旅游的“顶流”,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总收入创下新高。
本届亚冬会,恰逢中国农历新年。冰城的严寒,锁不住人们奔涌的热望,城市张灯结彩,亚冬会元素随处闪耀。
2024年4月13日,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倒计时300天主题活动在哈尔滨举行,吉祥物“滨滨”(前左)、“妮妮”(前右)在活动现场表演。新华社记者谢剑飞 摄
松花江银装素裹,连绵十几公里的江面上,冰雪雕琢成的亚冬会会徽、吉祥物等点缀其中;中央大街上,人们争相与亚冬会吉祥物“滨滨”“妮妮”合影,手里冰糖葫芦的甜香交织着俄式列巴的焦香;鸽子不时掠过索菲亚教堂的洋葱顶,雪粉抖落,亚冬会特许商店内的外国记者赶紧按下快门。
这是2023年7月8日拍摄的在哈尔滨太阳岛景区太阳石广场举行的庆祝仪式现场(无人机照片)。当日,中国哈尔滨市获得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举办权。新华社记者张涛 摄
数据显示,今年春节黄金周,哈尔滨累计接待游客1215.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191.5亿元,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大年初四单日入园游客数量突破10万人次,创下单日入园历史新高。
在多元融合中发展,在波澜壮阔中进取,始终是哈尔滨蓬勃向上的力量。
自开埠以来,哈尔滨就是一座多元、开放、包容的城市。这里是中国连接亚欧的重要枢纽、向北开放的前沿之地。东西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赋予了这片土地独特的魅力。
当哈尔滨再次牵手亚冬,注定将上演一段不凡的故事。哈尔滨亚冬会组委会副秘书长、哈尔滨市副市长张海华说,办好亚冬会是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举措、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我们要乘势而上,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让东北在敢闯敢干中成为全面振兴的热土。”
冰雪同梦共赴亚冬之约
亚冬会是冰雪健儿实现梦想的舞台,也是“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又一次生动实践。
这是2025年1月5日拍摄的第41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现场上空的烟花秀(无人机照片)。当日,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迎来开幕倒计时30天。新华社记者张涛 摄
“冰雪不是寒冷的代名词,而是梦想起航的地方。”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冠军徐梦桃说,亚冬会不仅是展示竞技水平的舞台,也是让更多人了解冰雪运动的好机会。
怀揣冰雪梦想的,还有来自热带和沙漠地区的运动员。
“我希望哈尔滨亚冬会能够促进亚洲地区的友谊和繁荣。”泰国运动员阿格内塞·坎皮奥尔说。
卡塔尔运动员穆罕默德·阿尔穆哈扎期待在哈尔滨与朋友们相见,“我会做好比赛准备,也希望比赛之余能够去冰雪大世界看看。”
本届亚冬会,柬埔寨和沙特阿拉伯首次报名参赛;高山滑雪吸引了25个国家和地区报名,成为报名最踊跃的项目……
如此多的“首次”“首个”“创造历史”,让人们有理由相信,本届亚冬会必将改变亚洲冬季运动蓝图。
“很高兴看到有更多运动员参加亚冬会。”国际奥委会委员、中国奥委会副主席于再清说,“东南亚和西亚国家受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影响,培养冰雪项目运动员非常不容易,但是他们都很努力,体现了对冰雪运动的重视。”
可持续,向未来。距离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已有三年,北京冬奥遗产正在中华大地处处开花。作为“双亚冬之城”,哈尔滨在大力践行着北京冬奥会留下的先进理念和丰厚经验。
从场馆改造坚持绿色环保理念,到筹备工作广泛应用智能技术;从“分钟级、百米级”的精准气象预报,到模拟恶劣天气、运动员受伤等突发状况处置;从选派有丰富赛事组织管理经验的人员担任竞赛官员,到约6000名志愿者热情周到的服务……哈尔滨的努力得到了各方赞赏。
“亚冬会不仅为运动员搭建舞台,也是亚洲各方交流的平台。”亚奥理事会主席拉贾·兰迪尔·辛格说,相信哈尔滨将举办一届精彩圆满的亚冬盛会。
亚洲同心筑梦美好未来
从1996年的哈尔滨亚冬会,到2007年的长春亚冬会,再到2025年的哈尔滨亚冬会,中国第三次成为亚冬会东道主。
2025年1月22日,游客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内游玩(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时隔近30年,哈尔滨再度与亚冬会结缘。松花江北岸的冰雪大世界里,中国天坛祈年殿遥对新加坡鱼尾狮,印度泰姬陵“遇见”卡塔尔卢塞尔体育场……亚奥理事会成员国家和地区的地标景观,以冰雪之姿与游客见面,一幅冰雪盛会的美丽图卷徐徐展开。
面对“尔滨”的热情邀约,亚洲各个国家和地区积极响应,参赛国家和地区数和运动员数量均创下历届亚冬会之最。黎巴嫩、中国香港等代表团,派出了史上最大规模的参赛阵容。
泰国奥委会副主席、泰国亚冬会代表团团长苏披实·萨迈希托表示,亚洲冬季运动会不仅是一场体育赛事,更是亚洲各国和地区展示自身文化、加深相互理解的绝佳机会,“体育正成为促进亚洲文化交流的桥梁”。
“自从我们落地哈尔滨,无论是机场还是会场,到处都有亚冬会的元素,我们看到的比预想的还要好。”首次参加亚冬会的沙特代表团团长艾哈迈德·本·杜瓦希说,中国组织体育赛事的能力总会让人惊喜,期待看到本届亚冬会盛况。
不吝赞美的还有亚奥理事会副主席霍震霆,他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筹备工作,很了不起!哈尔滨亚冬会一定会让更多人参与冰雪运动。”
在于再清看来,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对于扩大我国冰雪运动人口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拉动作用,亚冬会也将进一步推动冰雪运动普及和冰雪人才培养,留下丰厚的文化、社会、体育遗产。
2024年1月11日,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口号、会徽、吉祥物发布仪式在哈尔滨举行。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亚洲同呼吸,世界共命运。厚重的历史与多元的文化,将通过亚冬会的舞台尽情绽放。以冰雪为画布,运动为笔墨,亚洲各国和地区正在共绘一幅“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长卷,为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为世界和平与进步贡献属于中国、属于亚洲的独特力量。
文字记者:岳冉冉、王恒志、王君宝、陈梦、宿传义、胡虎虎、谷训、韩赫、张玮华、李帅、刘润芝、曲澜娟
海报设计:李梦帆
统筹:许仕豪、贺长山、周咏缗、聂毅
[ 责编:袁晴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