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为民间资本提供更多投资机会和渠道
北京持续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
一年之计在于春,开局起势见精神。
当前,全市上下正开足马力,力争经济“开门红”。即日起,北京青年报推出“北京经济新航标”专栏,从北京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营商环境提升、新质生产力发展、消费市场变化等入手,深入挖掘北京经济新亮点,展现北京经济活力和新增长力,展示北京高质量发展成就。
民营企业座谈会时隔6年再次召开。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与会的民营企业家代表表示,“这次民营企业座谈会是在关键时期召开的关键会议,具有特别的历史意义,我们民营经济迎来又一个‘春天’。”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出席本次会议的北京民营企业家代表有4人,包括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及奇安信董事长齐向东、美团创始人王兴、银河航天董事长兼CEO徐鸣,所占人数位列全国第一名。与会的民营企业家阵容透露出北京民营企业的哪些特点?北京民营经济有哪些看点?
北京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
北京民营企业家代表、银河航天董事长兼CEO徐鸣表示,非常荣幸能受邀参加本次民营企业座谈会。作为民营商业航天企业代表,深切感受到党和国家对民营企业发展以及科技创新发展的高度重视。面向未来,将继续推动大国重器级别的科技创新,与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产业融合发展,抓住新一轮产业升级的机遇,将在太空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持续发力,助力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建设,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座谈会之后我们对于民营企业发展前景信心倍增,更加坚定了科技创新、自立自强的信心和决心。”
据了解,作为商业航天的创新主体,银河航天的供应链合作伙伴从最初的100家增加到1300多家,带动了卫星制造、通信技术等多个领域的协同发展,卫星互联网的应用场景也不断丰富。北京在商业航天领域具有独特优势,目前已聚集重点企业200余家,核心研发单位占全国50%以上。作为全国商业航天产业核心承载区,北京亦庄已聚集空天企业超160家,商业火箭整箭研制企业数量占全国75%,星箭一体、通导遥深度融合、空天地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深化,正在形成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所需的正向生态。
今年1月13日,捷龙三号火箭一次将10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1月20日,谷神星一号火箭第16次发射成功;2月11日,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首飞成功……一开年,“北京箭”不断刷新纪录。今年2月12日,在北京亦庄召开的北京商业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北京亦庄星箭公司职工王翘楚用手机连接到正在会场上空过境的银河航天低轨互联网卫星,将北京火箭大街项目建设现场的画面,实时回传至大屏幕的举动引发了许多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与会北京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北京将抢抓商业航天发展机遇,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可重复使用火箭、低成本卫星、高频发射等关键技术研发,突破产业技术瓶颈,携手津冀持续推动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
北京智能制造业升级
座谈会上,有三个人的同框格外引人关注,他们分别是曾毓群、王传福、雷军,均来自新能源汽车产业。其中,雷军代表北京市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的民营力量。2021年,小米科技正式切入汽车赛道,成立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2024年3月28日,小米SU7正式发布。公开信息显示,自去年产品上市以来,小米在短短9个月内交付了超过13.5万辆电动汽车。目前,小米电动汽车的订单已经排到了6至7个月之后。
雷军表示,电动汽车业务的成功为小米的整体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他透露,小米将继续加大在电动汽车领域的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雷军作为座谈会上的6个发言代表之一,他还结合小米在智能手机、智能家居和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实践,提出民营企业应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国际竞争力。例如,小米的生态链模式和人形机器人研发(如宇树科技合作项目)被作为案例,说明科技与传统产业融合的潜力。雷军发言的聚焦点其实是北京智能制造业的升级和全球化布局的开拓。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近日,市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北京市加快建设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2025年工作要点》,在绿色产业培育壮大标杆工程中提到,本市将引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根据北京市统计局近期发布的数据,北京的新兴产业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北京高端产业领域的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二者有交叉)增加值分别增长14.6%和9.6%,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风力发电机组产量分别增长2.8倍、61.0%和27.6%,成绩非常耀眼。
与会的另外两位民营经济的代表也跟科技互联网有关。奇安信是中国企业级网络安全市场的领军者,美团则聚焦科技零售和生活服务。实际上,新科技也是本次座谈会代表们发言的基调。参会企业新质生产力和AI链含量显著提高,含“新”量高达83%。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表示,本次座谈会出席企业科技“浓度”较高,体现了当前的产业导向。在此背景下,本次会议将有效提振权益市场,尤其是科技成长方向的风险偏好。中泰证券研报预计,后续与民企相关的增量政策有望密集出台。
北京对民营经济重视一以贯之
北京对民营经济的重视一以贯之。去年以来,北京市制定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行动方案,多次组织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坚持定期走访调研民营企业,协调推动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持续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行动方案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和关键领域技术攻关。支持民营企业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和基础创新转化。支持组建一批领军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
今年1月15日,在北京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首场新闻发布会上,“民营经济”被多次提及——北京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发挥好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联席会议制度和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的机制作用,积极协调推动解决企业问题诉求。制定北京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年度工作要点,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重大科技攻关和重大项目建设。今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要创新投融资模式,持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面向民间资本推介的重大项目总投资将不低于2000亿元,为民间资本提供更多投资机会和渠道。
数据显示,北京多年来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方面还体现一组量化数据,如北京已连续7年实施了1500余项营商环境改革举措;自2020年以来,北京为企业提供信息查询、问题办理、投诉举报等服务超42万件;建立完善全方位的企业服务体系,帮助企业解决诉求问题9.9万个等。(记者朱开云 统筹 余美英)
[ 责编:袁晴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