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铁路风景”主题宣传活动
正在火热进行中
正值春运
各位旅客纷纷用镜头
记录回家路上的风景
讲述风景背后的故事
站车上,迎新春
微博网友@青山二叔
上下滑动阅读全文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也在心里】曾经,春运,是一代人记忆,铁路,承载过一代人的期许!
有多少人还记得,爬过火车的窗户,在硬座底下打过地铺,那有节奏的轰隆隆的钢轨声,又成了令多少人安心的催眠曲。
无论风霜雨雪,都挡不住回家的渴望。或许,故土的眷恋,早已刻在民族的基因里。
一年一度的春运又开始了,走进广西的火车站,有粤剧、有灯迷、有雕版印刷、有非遗拓印,让每一个旅客,不止踏上回家的旅途,更踏上一次文化之旅、心灵之旅!
有时,漂泊异乡就像空中飞舞的风筝,如果没有回家这条线牵着,风筝飞得再高也就没有了意义。或许这也是春运的价值所在,更是千千万万铁路人辛勤与付出的价值所在!
新华网网友@韦飞洋
在从陇西开往青林的7504/7503次列车上开展的“新春送福”活动,现场书写福字与春联,把诚挚美好的新春祝福融入其中。
回家的列车
人民日报网友@影子Lan
这条时空隧道,一头连着漂泊的远方,一头系着温暖的家乡。它跨越了千山万水,缩短了游子与亲人之间的距离。在这短暂而又漫长的旅途中,人们的心早已飘向家中。
人民日报网友@LrDzvH
银龙踏雪,载思乡游子回家。
人民日报网友@刘饱饱儿
上下滑动阅读全文
归程,是我见过最美的风景
走过很多路,最喜欢的还是回家的路。每次回家,我都会选择火车,因为火车上的归程,是我见过最美的风景。
我喜欢听火车鸣笛,每一声鸣笛,都像在叮咛我们这些归家游子,跑得再远,飞得再高,也要记得来时路,那里有等我们回家过年的父母亲人。进入火车车厢那一刻,我就听到一阵阵此起彼伏的声音,前排一个憨厚的声音说:“来,挤一挤,咱们一起坐!”紧接着便是一阵挪动和调整座位的声音。“哎呀,我也是刚刚才赶上这趟火车,一直在外面打工挣钱……”另一个带着些许倦意的声音回应道。这时,又有人惊喜地喊道:“唉,原来咱们都是老乡啊!”一时间,车厢里充满了欢声笑语,浓浓的乡情在空气中弥漫开来,让原本枯燥乏味的归途瞬间变得热闹亲切起来。尽管大家彼此并不相识,但那源自骨子里的热情、淳朴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人与人之间紧闭的心门。
一句句熟悉的乡音,一道道亲切的问候,如同冬日里的暖阳,轻轻地抚摸着每一个游子疲惫的心灵。一次普通的聊天,一个寻常的故事,串联起了外出奔波一年的喜怒哀乐。“天涯若比邻”这句诗所蕴含的深厚情谊,在此刻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在满载着浓浓乡情的火车之上,来自天南地北的人们聚在一起,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归家的期盼与喜悦,在这狭小却又充满温情的空间里,大家彼此包容、理解和关爱,一起踏上回家路。车窗外,缕缕炊烟升起,与前行的火车相映成趣。这人间烟火,既有着世俗的热闹喧嚣,又散发着一种让人安心的宁静与祥和。它见证了无数人归乡途中的期待与喜悦,也抚慰了那些在外漂泊已久的灵魂。
一年又一年,火车上的热闹和亲切仿佛从未改变,但每一年又会让人感觉不同。这种不同,就是坐火车一年比一年贴心舒服,愈发觉得温馨。工作人员们总是面带微笑,热情地迎接每一位旅客。他们耐心解答着旅客们各种各样的问题,无论是关于车次、到站时间还是行李存放等方面,都能给予准确而详尽的回答。而且,他们还时刻关注着车厢内的情况,及时为有需要的旅客提供帮助。当看到行动不便的老人或小孩时,工作人员总会主动上前搀扶。这种贴心周到的服务让我们每一个乘坐火车出行的人都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
长长的铁道不断向前延伸,穿过一个个站台,有人上车,也有人下车,有不同的故事和不同的风景,或是悲欢离合,或是励志奋斗。然而,无论站台如何变化,始终不变的是那份脉脉温情和温暖。这份温情与温暖就像一缕阳光,洒落在人们心间,驱散了旅途的疲惫与孤寂,留下的是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期待。在这条铁道上,每一次的启程与到达,都因这份温情而变得意义非凡,它提醒我们,无论走到哪里,爱与温暖永远是最宝贵的行李。
车窗外的风景
小红书网友@食草系
光影在轨道间穿梭。
人民日报网友@9iXJgZ
在前往家乡的列车上经过哈密时,我坐在窗边正吃着泡面,抬头便看到这绝美月色,我用相机将它定格,而在车厢的另一边是落日,两种景色交汇在此,也应了窗贴上这句“回家的路,就是最美的风景”。
微博网友@-小飞同学-
车窗外的晚霞。
微博网友@W_wp__
上下滑动阅读全文
黄河上的铁路桥梁见证与记忆
1月19日,我怀着愉悦的心情,搭乘D2774次列车从郑州驶向焦作。当列车经过黄河铁路大桥时,我不经意间望向窗外,一幅壮观的景象映入眼帘:黄河上游依次排列着郑州黄河铁路第一桥、第二桥和我乘坐列车正在经过的这座大桥。我赶紧掏出手机,拍下这个同框瞬间。这三座铁路大桥,宛如三条巨龙横跨在黄河之上,气势恢宏。
这三座大桥不仅是交通的枢纽,更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生动见证。郑州黄河铁路第一桥,于1906年通车,是黄河上的第一座正式桥梁。在那个年代,它的建成通车,打破了黄河天堑的阻碍,开启了黄河流域铁路交通的新纪元,为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员往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它见证了中国近代铁路建设的起步与发展。
郑州黄河铁路第二桥,是新中国在黄河上自主建造的第一座双线铁路桥,于1960年建成通车。这座桥的建成,标志着中国铁路建设技术的巨大进步,体现了新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能力和决心。它承载着新中国成立后黄河流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任,为物资运输、人员流动等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有力地推动了黄河流域的工业化进程。
而我乘坐列车经过的这座大桥,是时代发展的新成果,它的建成与运营,进一步完善了黄河流域的交通网络,提高了交通运输效率,促进了区域间的经济合作和协同发展。它不仅方便了人们的出行,还为黄河流域的产业升级、旅游业发展等提供了强大的支撑,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
这三座铁路大桥,还承载了天南地北的旅客记忆。对于许多人来说,这些大桥是他们回家的必经之路,是连接家乡与远方的情感纽带。每一次经过这些大桥,旅客们都会想起家乡的亲人、朋友,想起那些美好的回忆。对于一些游客来说,这些大桥是他们领略黄河壮丽景色的绝佳地点。站在桥上,望着奔腾不息的黄河水,感受着大自然的磅礴力量,心中会涌起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的发展,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改善,水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黄河上的这三座铁路大桥,是黄河流域发展的历史见证者,也是时代进步的重要标志。它们承载着人们的记忆和情感,见证了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相信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黄河流域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微博网友@江氏小盗龙
高铁真的是极大方便了我们的出行,快捷又安全,同时也很舒适。我坐高铁都是选择靠窗的位置,这样就可以看风景啦。
尽管乘坐高铁没有坐飞机那种万米之上俯视大地的视角,但是地面风景快速掠过,有种别样的速度感。我喜欢看窗外的景物,特别是高山河流和一些标志性建筑,就会拿出App确认一下,比如京杭大运河、黄河、泰山等等,感觉自己飞驰在地图之上。
坚守的铁路人
小红书网友@小红薯5D84937F
它是铁的,也是暖的。
小红书网友@叮叮咚
不畏高寒缺氧,那曲站客运员在海拔4513米接车。
编辑:齐美华 曲泊宁
审校:高珊
[ 责编:杨煜 ]
发表评论